金莎4399网址 【js4399金沙导航】 - 百度百科

领导信箱

学报告 悟思想 开新局 | 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学习《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

发布时间: 2023-07-10  |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浏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率先垂范、亲力亲为,调查研究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为全党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树立了光辉典范,而且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深刻阐释了调查研究的意义、内涵、途径和方法。《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140多篇相关重要文献,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聚焦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调查研究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调研、经常调研;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等8个专题,这本书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调查研究工作的深邃思考和科学认识,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供了根本遵循。

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者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是以调查研究为依据的。毛泽东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做了著名的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他鲜明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延安时期,为纠正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等错误倾向,毛泽东同志编写《农村调查》,起草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对于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推动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是以调查研究为依据的。毛泽东同志强调,“民主革命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1956年党的八大之前,毛泽东同志找了34个部的同志谈话,写出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成为我们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创和发展是以调查研究为依据的。19789月邓小平同志在东北地区视察时,反复强调“要一心一意搞建设”,要求“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他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始终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为依据的”。胡锦涛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是“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的重要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开创是以调查研究为依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广东、湖北等地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精准扶贫战略也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最终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深入调查研究后提出来的,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说,新时代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的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无不凝结着总书记一次又一次带头调查研究付出的心血和获得的智慧。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坚持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的工作作风。

“当县委书记要走遍全县各村,当地市委书记要走遍各乡镇,当省委书记要走遍各县市区。”从正定到厦门、宁德,从福建、浙江、上海直到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保持着高频次调研的风格。他回顾说,“我在正定时经常骑着自行车下乡,从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骑到滹沱河沙滩就得扛着自行车走。虽然辛苦一点,但确实摸清了情况,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在福建,“我当市委书记、地委书记期间走遍了福州、宁德的乡镇。当时,宁德有四个乡镇没有通路,我去了三个,后来因调离了,有一个没去成。”在浙江,“几年下来,我几乎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跑深了与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切感情,并在实践中逐渐跑透了浙江的省情市情县情。”“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

在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创新实践,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创造了“四下基层”工作法:“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主动下访。20032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指出,“在调查研究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201111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主题就是《谈谈调查研究》,对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方法原则和制度建设等进行了系统论述。

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正确的决策,绝对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堆人,不作调查研究,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就能产生的,它要在人民群众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才能产生。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陈云同志的话:“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他要求领导干部在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之前,一定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去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同真正明了实情的各方面人士沟通讨论,取得真实可信、扎实有效的调研成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全面把握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

如何搞好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要求。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矛盾和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同志针对福建是林业大省、广大林农却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状况,为解决产权归属不清等体制机制问题,推动实施了林权制度改革。这项改革紧紧抓住“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这4个难题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推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形成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林改文件,为全国的林权改革提供了经验。今天开展调查研究,必须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聚焦这次主题教育要着力解决的6个方面的问题、《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列出的12个方面的重点问题,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拿出真实管用的措施,真正解决问题和矛盾。

坚持实事求是,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实事求是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经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起草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721日到9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社会经济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等7次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今天,面对日新月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我们肩负的繁重任务,一切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都是行不通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避免浮在表面、流于形式。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实效。

坚持群众路线,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调查研究应深入基层一线,问计于民,眼睛往下看,脚步往下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每次座谈会前都先到贫困地区调研,实地了解情况,听听基层干部群众意见,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召集相关省份负责同志进行工作部署。他在讲话中提倡的识别扶贫对象的“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基层乡镇的创造。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搞调查研究要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要营造环境、创造条件,鼓励基层干部群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对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

努力改进调研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好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实情。如果看到的全是精心准备的“亮点”、认真包装的“景点”,听到的都是“标准答案”,调研就会走形变味、脱离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告诫,调查研究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搞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式调研,不能搞做指示多、虚心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不能搞调研自主性差、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不能搞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的“嫌贫爱富”式调研。调研要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华而不实。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福州任职时就倡导推动“四个万家”:“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他还要求“要深入扎实,不搞形式主义,要真心实意地深入群众,与群众交朋友,而不是为下基层而下基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努力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完善规章制度,坚持调查研究经常化。习近平总书记对调查研究常态化制度化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7月,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他要求工会、共青团、妇联开展的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要常态化、制度化,成为每个干部的习惯和自觉,大部分工作时间要到工人、青年、妇女中去。201512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他强调要加大党校教师到党政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力度,实行蹲点调研制度,组织党校教研人员到基层一线深入了解实际,加深对国情党情的认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该通过什么调研程序决策的事项,就要严格执行相关调研程序,不能嫌麻烦、图省事。对本地区、本部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问题,应坚持做到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要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调研、经常调研,要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拿出对工作全局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调研报告。

注重实际效果,提高调研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注重调查研究实际效果,他认为,“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调研形成的建议必须兼顾需要和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

努力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调查研究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离不开调研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离不开科学的方式方法。

强化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因应情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策略,加强对中远期的战略谋划,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调查研究需要有大局意识,在全局中审视调研的问题;要有前瞻性,面向未来确定战略布局、主攻方向和调研着力点;要有灵活性,既有明确的调研目标和重点,又要善于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保持与时俱进。

坚持唯物辩证法。“三分调查,七分研究。”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调查的是问题的真相,研究的是问题的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调查研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调研的过程必须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精心分析和研究的过程。”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善于在“危”中看到“机”、在“困”中找到“路”,在“难”中找到“解”。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忙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交换、比较、反复”。

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我们党有着丰富的调查研究经验,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如召开调查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通信很发达,通过打打电话、发发微信、看看材料也能了解很多情况,但毕竟隔了一层,没有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和‘七嘴八舌式’的讨论来得真实鲜活。过去常用的‘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调研方式依然是管用的。我们现在搞的各种试点,成功了再逐步推广,这就是‘解剖麻雀’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法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专家调查、网络调查等,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多学科理论,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从而为正确决策提供全面、翔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李志勇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察网站)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