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莎4399网址 【js4399金沙导航】 - 百度百科

山西日报——以一代廉吏于成龙为鉴

作者: 时间:2014-11-18 点击数:

【提要】

●在于成龙的从政实践中,做到诚心实政,必须具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魄力。

●清廉作为官员必备的政治品德,对于成龙来说,可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他最显著因而也最感染人的特征。

●于成龙身膺重寄,把身体力行康熙“澄述吏治、安定民生”的治国方略,贯彻到他“察吏安民”的施政实践中。

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吕梁市调研时强调:“我们要高度重视、深入挖掘、大力弘扬于成龙廉政文化,以古代廉吏于成龙为鉴,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推进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为我省鉴古资今,营造弊革风清、干事创业的社会政治生态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借鉴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经验教训,指出:“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清初政治家于成龙的为政思想、从政实践及其体现的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正是对历史启示的生动诠释。

诚心实政、敢于担当的为政态度

于成龙的官民观、政绩观以及廉政观,是以“忠君爱民”为核心的封建时代政治伦理为支撑的。在于成龙看来,忠君必然体现为爱民,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是一致的。作为州县“亲民之官”,他强调正确处理官民关系,“官之于民,犹父之于子也。父不慈则子不孝,官不清则民不良”。作为督抚的“治官之官”,他要求官员重官德、养廉耻,从“诚”字出发以实心行实政,对百姓“必时其饮食,体其寒暖,事事发于至诚;规其饥寒,勤其劝化,事事出于无伪。盖无伪则有实心……若徒外面摭拾一二件便民好事,以为得意,亦市名(作秀)也,其去残忍者几希耳!”秉持知行合一的从政理念,于成龙在24年的官宦生涯中,无论官职大小,面对何事何人,只要是符民意、顺民心、关切民生利益的事,都能从强烈的责任感出发,敢于直面突出矛盾,敢于触及难点热点,敢为别人所不愿为不敢为,做到实心实意、立说立行,心无羁绊、全力以赴。其诚心实政、敢于担当的为政态度突出鲜明,一以贯之。而这种坚持在理念与行为割裂、对上与对下错位的封建官场,既使他饱尝了宦海冷暖,也升华了人生境界,充分体现了勤政爱民、一身浩然正气的清官风范。

在于成龙的从政实践中,做到诚心实政,必须具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魄力,这在因循塞职、麻木不仁的封建官场尤显难能可贵。特别在清初社会,官员尤其是汉族官员想做事、能做事的环境十分恶劣,而清廷政治上的强化束缚、经济上的竭泽而渔,加之政策的严重缺失和抵牾,往往成为地方治理难有作为的基本原因。如“未奉命而专征”是杀头的罪名即属此类。这个事例也说明,对有位就要有为的于成龙来说,治理地方、改善民生,既是他全力以赴的使命,也具有极大的政治风险。面对责任和风险,于成龙总是从造福社会苍生出发,凡认准了的,就不计个人荣辱毁誉,积极建言,大胆突破,重实际、讲真话,求实效、抓落实,即使逾越朝廷规矩、获罪上司也在所不辞,始终保持了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廉洁刻苦、正以率下的人格风范

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周礼》就提出对官员的考核“六计”: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方面均冠以“廉”字,即以廉为本。清廉作为官员必备的政治品德,对于成龙来说,可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他最显著因而也最感染人的特征。

康熙6年秋,于成龙离开罗城远赴合州任,竟窘迫到没有赴任的路费。临别罗城时,出现了百姓“遮道呼号:‘公今去,我侪无天矣!’追送数十里,哭而还”的感人情景。康熙8年,于成龙升任湖广黄州府同知,13年又升任知府,虽然环境改善了,地位提高了,但他勉励自己要“益励前操,至死不变”。面对战乱动荡和水旱频繁造成的频频饥荒,于成龙总是忧心如焚,除迅速上疏请蠲请赈为民请命外,还劝导富户“大施侧隐”,解囊相助。自己则率先垂范,常年以粗糠野菜裹腹,把薪俸和半数口粮救济灾民,甚至焦急无措时把仅剩的一匹自己骑乘的骡子,也换了十余两白银救济灾民。在任内,他掌管着全省巨额钱粮和军饷,为整治贪污浪费、效率低下等积弊,他创新制度、加强管理、注重教育并身体力行,过着缺钱少米“终日一食“的生活,把薪资用于收养一群孤儿。为了自励励人,他撰写了一副楹联悬挂于署衙正堂:盈千累万,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欺,谁替你披枷戴锁?一丝半毫,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饶得男盗女娼!

康熙19年和21年,于成龙先后任直隶巡抚和两江总督。居“封疆”之位,他仍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民众因之称呼他为“于青菜”。从而以独立特行的人格魅力,对约束统治者盛行的奢靡之风、端正社会风气发挥了积极作用。

励精图治、兴利除弊的治吏严师

康熙时期是清朝统治的奠基时期。由于封建社会的腐朽性及统治阶级的贪婪性,使清王朝定鼎之初就出现了严重的吏治腐败,各种社会矛盾也在激化。总督、巡抚所谓封疆大吏,亦称“治官之官”,即承担着从严治吏的主体责任。于成龙身膺重寄,把康熙“澄述吏治、安定民生”的治国方略,贯彻到“察吏安民”的施政实践中。康熙19年前后,直隶多地发生了严重的水旱灾害。于成龙赴任后,即深入灾区组织抗灾赈灾,并结合救灾了解民情、考察官员,旗帜鲜明地向各属申明自己的履任,围绕察吏安民的主题,雷厉风行地发出了严查劣员、严禁送礼、严禁奢靡、严禁火耗、严禁赌博、严禁嫖娼、严禁侵冒赈灾粮款、严禁旗人买汉民为奴等一系列檄文。其间,先后弹劾罢免了贪官青县知县,通报了向他“公然开具手本(礼单)呈送中秋节礼”的大名知县,严厉申饬各级官员不得利用节令 “私相馈送”和贿赂京官的“过路送礼”。

康熙21年,于成龙任两江总督。下车伊始,即从调查研究入手问政于民:微服私访社情民意,由于传闻他素好微服私访,贪官污吏“日数十惊,见白髯伟驱者辄心胆落”;总督府 “重门洞开”,反映问题的官员和平民可“直入寝室”,随时听取群众意见;鉴于“两江幅员辽阔,一时耳目难周”,直接发文三省所有府、州、县广泛征集建议。其语言堪为今日改文风之借鉴:“凡地方官政民情,有宜于昔而不宜于今,利于官而不便于民;或利所当兴,虑阻挠于势要;或弊所当革,苦积习之因循,其最关民瘼、安上全下事宜,该府暨州县务须明白指陈,径行(直接)详报。”随着情况的掌握,于成龙痛感两江地区“吏治日坏如倒狂澜,何时止乎!”他迅速理清思路,推出举措,以“兴利除弊”总揽全局,“振纲饬纪、移风易俗”两手并举,以治理腐败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在颁布的《兴利除弊约》中,他尤其突出反腐倡廉,仍把“严禁馈送”作为首要内容。他特地制定了《示亲民官自省六戒》,重点对州县基层官员提出了勤抚恤、绝贿赂、慎刑法、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等六项基本要求。

对于成龙矢心吏治整顿,使直隶和两江出现“官吏望风改操”的绩效,康熙大为首肯,称赞其“宽严并济,人所难学”,慨叹“朕独不得尽如于卿者而用之尔,宁忧百姓哉!”于成龙逝世后,康熙帝亲自派员致祭并题写碑文,充分肯定“于成龙居官清正,为古今廉吏第一!”

于成龙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民本思想和从政实践,为执政党强化宗旨意识和从严治吏,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廉政文化,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创新、勇于担当的新时期精神,都提供了历史文化相契合的映照,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委《前进》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王毅鸣)

上一篇:王儒林:在大同朔州忻州三市调研考察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人民日报: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红船观澜)

版权所有:金莎4399网址 js4399金沙导航       
学院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民航南路16号  邮编:030031    传真:0351-7820613

Baidu
sogou